香港金融管理局交易室,闪烁的屏幕上港元汇率死死钉在7.75的强方兑换保证线上,交易员的手指在卖出港元的指令键上飞舞——近一个月内,近1300亿港元流动性被注入市场,将隔夜利率压至接近零的冰点。
香港银行间交易室的电子屏上,隔夜HIBOR(香港银行同业拆借利率)数字在0.01%的位置凝固。而同一时刻,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却维持在4%以上的高位。理论上,这近400个基点的利差本应引发套利资本疯狂流动,现实却是套利机制离奇“失灵”。
这种倒挂已持续一个多月,成为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实施40年来最诡异的利率异象。
这场全球资本市场的“反常”现象,始于一场猝不及防的新台币飙升。5月2日,市场猜测特朗普可能要求贸易伙伴货币升值,新台币在几天内暴涨近6%,引发亚洲货币集体异动。
“许多对冲基金被这一走势打了个措手不及,”一位市场参与者透露,“当伦敦交易员周五到达办公室时,他们急于管理风险,于是购买了包含港币在内的亚洲货币篮子”。
此时香港市场本就因宁德时代等公司IPO前的资本流入而资金充裕。突如其来的购买需求将港币推至交易区间的强端——7.75港元兑1美元。
香港金管局随即启动联系汇率机制,在5月2日至5日累计抛售1294亿港元,其中5日单日投放605亿港元创下历史最高纪录。银行体系总结余从约450亿港元飙升至1741亿港元,涨幅近三倍。
流动性泛滥的洪流,瞬间将隔夜HIBOR压至接近零的0.01949%,1个月HIBOR也从4月底的4%断崖式下跌至0.7%附近。
在传统金融逻辑中,如此巨大的利差本应触发自动套利机制:投资者借入低息港元,兑换成美元存入美国银行,轻松赚取近4%的无风险收益。现实却是,这一看似完美的套利链条在2025年夏天彻底断裂。
深层原因直指全球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。特朗普对关税“今日取消明日恢复”的反复立场,导致货币波动性激增,风险管理部门对交易员实施了严格限制。
“现代对冲基金的结构,由许多小型‘交易团队’和集中式风险控制组成,可能会加剧任何减少敞口的行动,”哈丁在《金融时报》的分析中指出。
更深层的变化正在发生:亚洲投资者对美国资产的胃口显著下降。特朗普税收法案中提议的第899条,威胁提高外国投资的税收,如同“把刀架在了国际投资者的喉咙上”3。即使该条款可能不会真正执行,但反复的政策威胁已在全球资本心中种下疑虑的种子。
香港利率的异常走低,正在重塑多个市场的运行逻辑。
银行业盈利警报拉响:高盛最新报告指出,香港银行体系中约一半存款和贷款以港元计价,30%-40%为美元资产。HIBOR大幅下滑导致净息差和拨备前利润面临下行风险。按揭贷款和企业贷款将在一个月内重新定价,但定期存款需要3-6个月完成重新定价,第二季和第三季净息差将进一步收窄。
楼市曙光初现:杰富瑞报告指出,利率不断走低使住宅房地产市场触底的可能性增加。按揭利率与HIBOR紧密挂钩,1个月HIBOR从4%降至0.7%,直接减轻了购房者的贷款负担。中原地产房价指数显示,当前香港房价较2021年峰值已下跌约29%,负资产家庭数量达到2003年以来最高。
跨境套利模式生变:当香港美元存款利率仍坚挺在3.7%-4.5%,而内地多家银行的1年期美元定存利率已降至2.1%-2.8%时,超150个基点的跨境利差引发内地资金南下潮。2024年香港美元存款增速达14.24%,创近8年新高。
然而套利者面临三重风险: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变动、换汇成本、产品锁定期限制。香港某银行客户经理张俊坦言:“部分高息美元短期存款产品可能被银行用于营销,争夺客户,理性投资者应警惕‘高息幻觉’”。
这场利率异象的走向牵动全球资本神经。
港元汇率在6月5日已回落至7.8466,逼近7.85的弱方兑换保证线。高盛分析认为,若回到弱方兑换保证,香港金管局可能会收紧流动性,推高利率;反之,若美元继续疲软或资金流入增加,低利率环境可能延续。
更深远的变革正在酝酿。哈丁在《金融时报》的警示振聋发聩:“在数十年对美国金融资产有着不可遏制的胃口之后,即使这么微小的变化也值得注意”。亚洲投资者对美国资产的“神经质不安”,折射出全球资本对美元资产信仰的第一道裂缝。
技术性因素可能缓解当前局面。哈丁指出:“除了香港一系列IPO活动外,目前正值派息季,内地在港上市公司正调集资金支付股息。这种对香港流动性的需求应该会在月底前减弱”。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显示,香港IPO市场今年上半年融资额同比增长超40%,进一步放大了流动性波动。
香港中环的银行家们发现,那些曾经追逐美元资产的内地客户,如今在听完4%的美元存款方案后,总要追问一句:“能锁定多久?”。
而在深圳湾口岸,每周仍有数以千计的内地居民南下香港,他们的行李箱里除了购物清单,还有填好的保险申请表——2024年前三季度,内地访客贡献了466亿港元新单保费,占全港市场的近三成。
当香港金管局交易室的屏幕闪烁不定,当对冲基金的风险控制官收紧交易额度,当普通投资者在跨境利差间辗转腾挪,一个共识正在形成:美元资产独领风骚的时代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。。
Contact With U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