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Information Center

当前位置:
TMGM官网:​ 中金:全球共识化“去美元”浪潮加速,美元霸权遭遇战后最大挑战

吉尔吉斯斯坦央行行长梅利斯·图尔贡巴耶夫今年6月初在北京与中国官员的会晤,引发全球金融界高度关注——这个中亚国家正计划将国有银行接入中国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(CIPS)。虽然经济体量不大,但作为“中亚十字路口”,吉尔吉斯斯坦的举动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在中亚“腹地”取得关键突破4。而就在一个月后,2025年金砖国家峰会将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,外界普遍预期成员国将推出更激进的“去美元化”组合拳。


01 从政策宣言到操作革命,“去美元”行动全面铺开

当特朗普政府上月再度挥舞关税大棒时,一场酝酿已久的金融变革已在亚洲掀起巨浪。新加坡交易所激增的非美元对冲合约、雅加达外资银行紧急设立的人民币交易柜台,都在印证“去美元化”正从政策宣言演变为席卷市场的实操革命9

新兴市场国家已成为这场运动的先锋:

  • 结算机制创新:中国与巴西达成协议不再使用美元作为中间货币,直接以本币开展贸易;印度则宣布与马来西亚可用卢比结算贸易1

  • 能源领域突破:巴基斯坦首次以人民币支付进口的俄罗斯原油;埃及企业在兑换菲律宾比索时,开始绕过美元直接进行本币兑换69

  • 区域协同行动:东盟10国财长会议将“减少对美元依赖”列为首要议题;亚洲清算联盟正在构建独立于SWIFT的跨境结算系统16

金砖国家更是构建了系统性替代方案:新开发银行30%项目采用非美元货币支付,金砖应急储备安排准备了1000亿美元救急资金4。这些机制直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功能,新兴经济体正合力构建“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平行版本”4

02 美国自毁长城,政策加速美元地位坍塌

讽刺的是,美元霸权根基的松动,很大程度上源于美国自身的政策选择:

  • 金融武器化自伤信用:俄乌冲突后,美国将俄罗斯踢出SWIFT系统的举动引发各国警觉。俄罗斯随即打造SPFS支付系统,现已吸引14个国家115个外国实体参与1。美国前财政部官员Steven B. Kamin尖锐指出:“美国日益严重的政治功能失衡,是威胁美元地位的真正原因7

  • 货币政策极端化转嫁风险:美联储为抑制通胀激进加息,导致阿根廷比索兑美元汇率一度暴跌至500:1,全年通胀率突破102.5%6。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教授马科斯对此愤慨:“巴西要挖一吨铁矿石创造100美元价值,美国只需敲下回车键”2

  • 关税政策冲击国际信任:中金研报明确指出,去年“对等关税”虽未立即重创市场,却引发了全球对美元资产的“深度不信任”3。特朗普威胁对金砖国家加征150%关税、施压印度退出该组织等行为,进一步削弱了美元的政治基础4

更深层的危机来自美国地缘影响力的衰退。沙特与美国持续50年的石油美元协议于今年6月9日到期后不再续约,沙特财政部长公开表态对石油贸易采用“美元、欧元或沙特里亚尔”持开放态度7。《华盛顿邮报》直言:“这标志着美国全球影响力正在全面且显著地下降。”

03 人民币的进击,技术基建重构货币秩序

在这场货币变局中,人民币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渗透力:

  • CIPS系统全球扩张:截至2024年底已覆盖185个国家和地区,全年处理跨境人民币支付175万亿元,同比猛增40%9。吉尔吉斯斯坦的接入,相当于为人民币打通了欧亚大陆的结算通道4

  • 实体经济支撑增强:中国对东南亚、阿联酋及沙特的出口五年内增长80%-100%,远超市面对美欧增速9。这种贸易结构的转变,使人民币在亚洲贸易中的使用率自然提升

  • 成本优势凸显:人民币融资成本仅为美元的三分之一,尽管海外流动性仍是制约因素9,但技术革新正加速突破瓶颈。当雅加达的咖啡商用人民币结算云南咖啡豆采购,迪拜黄金交易员习惯港元报价,美元的实际使用场景正被悄然蚕食9

尤其值得注意的是,中国采取的是“农村包围城市”策略4:南非用人民币结算暴增65%;俄罗斯和印度搞本币结算致美元份额三年腰斩;甚至美国的传统盟友沙特也开始用人民币购买石油。

04 美元霸权的系统性困境,新兴市场的集体觉醒

新兴市场对美元的反叛,源于数十年积累的切肤之痛:

  • 通胀发动机:美元升值直接推高新兴市场物价,美联储政策转向时毫不顾及美元外溢效应。2022年以来的加息周期,使土耳其通胀率一度突破85%,埃及镑贬值50%1

  • 债务危机触发器:美联储宽松周期引诱新兴市场大举借入美元债,而当货币政策转向、美元抬升,偿债成本急剧攀升。历史数据显示,美元剧烈波动期往往伴随新兴市场债务大面积违约1

  • 贸易平衡破坏者:绝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在美元体系下难以实现贸易顺差。美元升值虽提振出口,却更大幅度推高进口价格;美元贬值又抑制出口竞争力1

更致命的是“不可能三角”下的金融脆弱性。当美元升值,新兴市场货币贬值引发资本外流;美元贬值时资本短期流入却制造资产泡沫。国际资本的快进快出,持续放大金融市场波动1。正如法国经济学家菲利普·维希德尔所叹:“美元始终是美国的武器,其他国家解决由此带来的问题。2

05 渐进而非颠覆,重构中的货币新秩序

尽管趋势明朗,美元地位的更替将是漫长过程。中金报告清醒指出:中短期内美元在全球储备中仍占据重要地位58。SWIFT数据显示,2025年初美元在国际支付中占比仍达41.3%,远超人民币的4.1%69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更显示,全球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比高达58.4%6

当前“去美元化”的核心诉求实质是“去武器化”。除俄罗斯、伊朗等受制裁国家从战略安全角度推进外,多数新兴经济体主要寻求规避美元波动风险6。巴西经济学家马科斯道出本质:“关键不在推翻美元,而在打破美国的过度特权2

未来货币格局更可能走向“三极体系”:

  • 美洲:美元仍保持主导,但份额持续下降

  • 欧亚:欧元与人民币竞争共存

  • 大宗商品:黄金、特别提款权及数字货币补充

技术将扮演关键角色。金砖国家规划的BRICSPay支付系统,计划整合成员国在线钱包,实现“无论持何种货币都可在成员国自由购物”1。这种基于分布式技术的解决方案,可能比政治宣言更具颠覆性。


黄金的走势成为这场货币变局最敏锐的晴雨表——2022年各国央行黄金净购入量达1136吨,创70年来新高,其中新兴市场央行贡献了大部分增量1。土耳其增购148吨,中国购金62吨,这些沉默的买入动作,比任何宣言都更真实地反映了对美元信心的流失。

正如中金所言,美元地位不会一夜崩塌,但“去美元已成为高度共识38。当吉尔吉斯斯坦的牧民开始用人民币购买中国农机,当沙特油轮以港元结算驶向深圳,美元或许仍坐在全球储备货币的王座上,但王座的根基已出现冷战后最深裂痕。这场始于贸易战、加速于地缘冲突的货币秩序重构,终将定义未来十年的全球经济格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