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Information Center

当前位置:
TMGM官网:中国“反内卷”新政重塑经济生态,银行业迎来结构性利好

中央密集释放的“反内卷”政策正深刻改变中国经济竞争逻辑。2025年7月1日,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“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,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,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”,首次将“反内卷”纳入国家经济治理框架。会议确立“五统一、一开放”原则,其中“统一政府行为尺度”的全新表述,剑指地方保护主义这一内卷根源。

这场变革直击当前经济痛点。2025年5月中国PPI连续32个月负增长,光伏组件价格跌破0.6元/瓦的现金成本线,新能源汽车行业利润率被压至3%以下。《求是》杂志署名文章尖锐指出,光伏、锂电池、新能源汽车等行业陷入“三卷”困局:卷低价引发无序价格战、卷产能导致同质化、卷营销忽视产品质量8。其背后是地方政府通过税费减免、低价供地等隐性补贴维持落后产能生存,扭曲市场竞争机制。

一、银行业迎来周期性利好

摩根大通最新研报显示,“反内卷”政策将为银行业尤其股份制银行创造结构性机遇。据测算,2026年银行业盈利有望实现8%的上行空间,其中股份制银行净盈利增幅可达14%,核心驱动力来自净息差反弹。

历史经验印证这一逻辑。2016-2018年供给侧改革期间,PPI从-5.2%强势反弹至+6.3%,推动MSCI中国银行指数飙升97%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银行净息差在无政策利率上调背景下逆势反弹18个基点,不良贷款率同步下降6。此轮改革虽影响更温和,但净息差扩张动能依然显著:敏感性分析表明,2026年全行业净息差潜在上行空间达17个基点,股份制银行更可达24个基点,远超国有银行的9个基点。

二、股份制银行的差异化优势

股份制银行在本轮政策中的突出表现源于其独特的业务结构:

  • 风险定价能力:2017-2019年改革期间,股份制银行净息差扩张47个基点,较国有银行7个基点的增幅高出近6倍。关键优势在于更高风险偏好及对大型国企较低的风险暴露。

  • 业务结构优势:零售贷款占比提升、活期存款占比回升等趋势,使股份制银行对利率变动更为敏感。在贷款定价改善的背景下,这类轻资产银行更易享受政策红利。

回溯2016年“营改增”冲击时期,当国有大行净息差普遍承压20个基点以上时,股份制银行凭借灵活的资产负债结构展现出更强韧性。这种结构性优势有望在本轮改革中重现。

三、与供给侧改革的本质差异

本轮“反内卷”绝非2016年供给侧改革的简单翻版:

  • 目标行业转换:2016年改革聚焦钢铁、煤炭等传统上游行业,行政化去产能特征明显;而本轮直指光伏、新能源车、储能等新兴中下游领域,政策重心转向“品质升级”。

  • 政策工具革新:告别行政指令,转向“法治化治理”。通过健全破产重整制度、清理市场准入壁垒、规范政府采购等制度设计,建立长效治理机制。

    就业保障创新:改革首次将劳动者权益纳入框架。全国总工会等七部门同步发文保障休息权,通过提高用工标准倒逼企业提升人效。典型案例胖东来超市以行业2倍薪资实现3倍人效,年营收增速超30%。

政策传导已现端倪:钢铁行业80%产能年底前需完成超低排放改造,未达标企业直接限产50%;光伏玻璃龙头信义、福莱特集体减产30%,宁德时代凭借500Wh/kg高密度电池锁定订单至2027年。

政策设计逻辑:当所有企业同步提高人力成本与环保标准,依赖补贴生存的落后产能将被淘汰,而技术领先企业将享受市场份额与利润率的双重复苏。

四、挑战与前景

政策落地仍面临复杂挑战:

  • 就业结构性矛盾:唐山某钢厂限产致2000人下岗,转岗服务薪资骤降50%;某光伏组件厂关闭后仅30%工人愿转行外卖骑手。

  • 产业链连锁反应:新能源汽车整治低价竞争后,上游碳酸锂价格一周暴跌12%,显示单一行业调控可能引发全链震荡。

尽管如此,政策方向已清晰锚定“竞争升维”——从价格战转向技术战、品质战。当光伏企业集体攻关N型电池效率提升,当宝钢凭借氢冶金技术赢得欧盟市场18%溢价,中国经济的质量革命已然开启。对银行业而言,这场变革不仅是净息差的修复契机,更是资产质量重构的历史拐点。

![各类型银行净息差变动预测对比图]
(图示:摩根大通预测股份制银行净息差扩张幅度显著高于国有银行)

中国经济正在摆脱“内卷陷阱”的关键转折点上,政策制定者以制度创新替代行政干预的智慧,将决定这场质量革命的最终深度。对投资者而言,把握股份制银行的结构性机遇,恰是理解这场变革的金融注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