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纸总统行政令背后,是日本车企高达万亿日元的利润缺口和全球汽车产业链的剧烈震荡。
“共和党不需要哗众取宠者,停止空谈,把事情做成!”今年5月,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如此训诫本党议员。如今,随着他的贸易政策全面实施,这句命令变成了对全球贸易伙伴的冷酷通牒——“亲爱的日本,你们要付25%汽车关税”。
4月2日,特朗普正式签署行政令,对所有进口汽车和关键零部件加征25%的永久关税。这道被称为“美国优先2.0”的贸易壁垒,让日本汽车业陷入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贸易摩擦以来最严峻的危机。
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体系如同一把多层构造的利刃。4月5日起,所有进口商品被征收10%的基准关税,随后针对特定国家的“对等关税”于4月9日生效。
汽车产业成为重点打击对象:进口整车被征收25%的惩罚性关税,零部件同样面临25%的额外税负。
政策设计中暗藏政治艺术。墨西哥、加拿大等USMCA协定国获得豁免资格,而对战略竞争对手则实施精准打击:中国半导体设备最高被加征125%关税,日本面临24%的对等税率。
白宫明确宣布“不会包含任何豁免条款”,将贸易保护主义推向新高。
特朗普政府为美国本土车企设置了“本土组装优惠”——对在美国组装的汽车及零部件提供首年最高3.75%的退税补偿。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,意图迫使外国车企将生产线迁往美国。
关税政策对日本汽车业构成致命打击。日本作为美国第二大汽车进口来源国,2024年向美国出口了137万辆汽车,占日本汽车总出口量的三成以上。
4月份日本对美汽车出口额应声下降4.8%,整体汽车出口下降5.8%。
利润损失触目惊心。媒体估算,25%的关税将使丰田、本田等六家日本车企损失高达1.42万亿日元(约689亿元人民币)。高盛分析师预测,如果不涨价,日本车企利润可能腰斩;若涨价,销量可能暴跌25%3。
日本车企的墨西哥布局反而加剧了危机。日产2023年在墨西哥生产约61万辆汽车,其中四成出口美国;丰田在墨工厂生产的SUV“KICKS”更有九成销往美国。
由于美国同时对墨西哥加征关税,日本车企面临美墨关税叠加的双重打击。
汽车工业作为日本经济的支柱产业,约占日本制造业出货量的20%,研发支出占比近30%,从业人口超过550万。丰田汽车社长佐藤恒治的担忧代表了整个行业的焦虑:“这不是单纯的企业盈亏问题,而是关系到日本制造业根基的存亡挑战。”
面对关税重压,日本政府展开多层次反击。首相石破茂公开表示“绝对无法接受”美国的关税政策,并强调“不会牺牲本国利益完成谈判”。
日本首席贸易谈判代表赤泽亮正三赴华盛顿,要求重新审视汽车、钢铁等产品的关税措施,但美方坚持不给日本特殊待遇。
日本财务相加藤胜信抛出一张隐藏王牌——日本持有的美国国债。他在电视采访中直言:“日本持有美国国债是事实,把可成为谈判筹码的事项全部摆上谈判桌是理所当然的”。
这一表态直击美国经济的敏感神经:4月美国金融市场曾出现股票、美元和国债齐跌的“三重下跌”局面。
特朗普政府对盟友的态度反复无常。5月底,财政部长贝森特刚与G7盟国达成协议,拟删除“大而美”法案中的“报复性税收”条款。
但6月28日,特朗普突然宣布 “立即终止与加拿大的所有贸易谈判” ,只因加拿大决定对美国科技公司征收数字服务税。这种情绪化决策令全球贸易环境更加动荡。
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正在重塑全球汽车产业格局。在墨西哥,约100万工人的就业直接依赖汽车产业,新关税如悬顶之剑。欧洲豪华车品牌同样遭受重创,奔驰、宝马在美销量预计下滑15%-20%。
中国车企意外成为受影响最小的群体。2024年,中国汽车对美出口仅占国内总出口的1.4%。中国选择通过WTO提起诉讼,展示对多边贸易规则的坚守,为全球贸易稳定提供支持。
日本车企开始加速产能转移。斯巴鲁宣布考虑提高其美国印第安纳州工厂的产能。分析人士警告,这种调整将导致日本国内工厂关停,引发技术流失与产业链断裂,加剧产业空心化。
这种迁徙已经产生实质性影响。日本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首席分析师熊野英生指出,汽车产量下降将波及相关产业,钢铁、机械、玻璃、化学制品等领域都将受冲击。
特朗普的“美国优先”政策可能伤及美国自身。美国组装的汽车中,近60%的零部件依赖进口。关税导致供应链成本飙升,北美集装箱价格已上涨31%。
福特汽车首席执行官法利警告,这些关税可能“在美国产业炸出一个前所未见的大洞”。
普通美国家庭成为间接买单者。美国税收政策中心测算,关税将导致普通家庭年税负增加约2940美元。汽车关税更直接推高消费价格——进口车占美国汽车销量的一半,约800万辆。
经济滞胀风险显著上升。OECD预测2025年美国GDP增速可能降至2.2%,而核心PCE通胀可能突破3%,形成“高通胀+低增长”的恶性循环。
这种经济压力已传导至金融市场。关税消息公布后,通用、福特股价大跌,纳指期货一度下跌2.4%。
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正在撕裂全球贸易体系。欧盟、中国等已表示反制,可能引发报复性关税。中国对美进口商品加征125%关税,实施稀土出口管制,导致美国F-35战斗机生产受阻。
区域性贸易协定重要性飙升。RCEP、USMCA等区域贸易协定的影响力上升300%,而WTO争端解决机制陷入瘫痪。非关税壁垒如技术标准冲突案件激增58%,数据本地化与知识产权壁垒成为新战场。
更深远的影响在于美元地位动摇。经济学家警告,贸易伙伴的去美元化进程(如中国加速人民币国际化)可能削弱美元储备地位,推动替代资产需求。这种结构性变化将重塑全球金融体系的权力格局。
6月30日清晨,东京丰田总部会议室里,高管们盯着最新财务报表沉默不语。屏幕上的数字触目惊心:对美出口量环比暴跌18%,墨西哥工厂库存积压达到历史峰值。
财务部长轻声报告应急方案——将印第安纳工厂产能提高30%,关闭爱知县两条生产线。
与此同时,华盛顿特区的特朗普大厦内,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向总统展示各国抗议清单。“日本又在WTO提出申诉了。”特朗普翻阅文件,目光停留在日本财务相“以美国国债为筹码”的发言上,嘴角露出一丝冷笑:“告诉日本,他们的国债可以留着,但每一辆进入美国的雷克萨斯,都必须支付25%的通行费。”
贸易战的枪声已响,全球化的汽车产业链条正被硬生生扯断。当日本车企的流水线停止运转,底特律的工人也收到裁员通知——这场没有赢家的博弈里,特朗普的“美国优先”政策正在让美国与世界共同付出代价。
Contact With Us